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

有哪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

2021-10-19 01:09:59诗集古诗网首页
  唐人诗中多有描写这一习俗的,如施肩吾《幼女词》云:“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唐人诗中多有描写这一习俗的,如施肩吾《幼女词》云:“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拜星月慢》的调名,就是来自于这一习俗,所以,它往往也用来写温柔缱绻之事,表缠绵婉转之意。

  地,是“江南庭院”、“曲槛回廊”,无虞是诗礼簪缨地,温柔富贵乡。人的活动,更是充满了意趣,或踏青,或描花,或刺绣,或梳妆,看歌舞,或开酒宴。

  当此时,她对这一切都是不经意的,所以,踏青继以描花,描花继以刺绣,皆可“永日”为之。湖山风景,轻歌曼舞,是听熟看惯了的,金樽清酒,是饮惯了的,绫罗绸缎,是穿惯了的。

  不经意时,一切都是从容的、天经地义的,纵然浸淫其中,未免稍有些审美疲劳,也不免仍有愁绪,但她已经接受这是生活理所应然的样子,全不曾逆料到它会被骤然打破。

  词在“又谁知、一夕经离乱”句之后骤转,这句着力表现战乱的突然以及它造成的巨大心理裂。此前,人们有心情、有机会享受精致的、审美的生活,但未必意识它的珍贵;

  结句中的“西风世换”四字,是此词词眼。不难看出,词所表现是昔盛今衰之感。这种题材在词中并不新鲜,但此词之新,不在题材,而在结构。

  写昔盛今衰的双调词,多为上片写昔,下片写今,过片处转换,表现昔和今的内容量基本相称。诗中写此题材,也多用这种平衡对称的结构以突出对比。但有时也有例外,如李白的《越江览古》:

  诗系怀古之作,所怀古事为春秋越国故事。李白选取勾践破吴凯旋这一场景,用衣锦还乡的战士、貌美如花的宫女映衬他的春风得意。

  但不同于大多数绝句前二句铺垫、第三句转折、第四句收束的写法,此诗前三句铺垫,第四句方转折,而转折也是全诗的收束,戛然而止,不留余地。初读略觉突兀,细品则领悟到这种安排的巧妙和独特——破吴,是勾践隐忍多年、苦心孤诣所得,破吴凯旋,是勾践平生最得意之时刻,诗人写其最盛之时,且不惜以三句的篇幅渲染烘托,但接下来的一句,则突然点画今日的荒烟枯草之景,这种毫不留情、突兀而来的转折,其形式本身似乎也是时间的强大、无情,能扭转一切、销蚀一切的佐证。

  而且,诗人采用这种不对称结构,所表现的今夕变化,便不是“渐变”,而是“骤变”,既笔如刀斧,又举重若轻。

  词写爱情。重点写与斯人邂逅的场景。那是风露中宵之时,幽栏曲堪之地,初见,就觉得她如琼枝玉树、暖日明霞,更令人难忘的,是她兰情蕙盼,温柔多情。

  上片和下片的前两句都是写昔日之聚,“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突然一转,写今日之散。“今”的部分笔墨不多,但色调陡变,下笔浓重,与写“昔”的部分对比鲜明。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也是转折出奇的佳作,其下片举世称赏:

  它深合《浣溪沙》结句的功能要求:既能有深远的回味,又不显得过于喧宾夺主;既能承接上文之铺垫,又能转出另一意,开出另一境。

  这句词既与开头的“谁念西风独自凉”相呼应,又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当年绮梦猛然惊醒,以乐写悲,悲不自胜。

  沈祖棻《拜星月慢》一词的结构,正是从周邦彦《拜星月慢》词而来,又兼有纳兰性德《浣溪沙》词的悲凉情调。

  《拜星月慢》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闺阁女子,但我们未必要将她看作沈祖棻本人。而看到描花、刺绣、熏香等常用来表现古代闺阁女子的生活的词汇,也不必将其看作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沈祖棻的真实日常。

  沈祖棻的词,有古典情怀,多用古典语汇,也多写古典意境,同时,又不乏对现实的关心和时代精神。

  所以,词中女子的生活场景,往往不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实写,是作者借传统式的人物和情境,来描写、隐喻、象征,此其一;

  其二,沈祖棻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多数都是弱质多情、闲居无聊的闺阁女性,而沈祖棻本人又多病多忧,但我们在阅读时,有时并不能将抒情主人公和作者视同一人。

  将政治托于爱情,本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而沈祖棻的忧国之情、忧生之叹,也往往是借闺阁情境写出,她的作品,实在洋溢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文理想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