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句子

一個退出“飯圈”的控評粉絲:追星追成“無間道”

2021-10-18 17:31:02诗集古诗网首页
  不久之前,網民“小唯”還每天在微網志超話和粉絲QQ群“領任務”:一旦發現熱門微網志下方出現“黑評”,立即用這樣的“正能量”刷屏,將“黑評”淹沒

  不久之前,網民“小唯”還每天在微網志超話和粉絲QQ群“領任務”:一旦發現熱門微網志下方出現“黑評”,立即用這樣的“正能量”刷屏,將“黑評”淹沒。

  然而8月30日,“微網志管理員”發佈微網志,表示將打擊“政務、媒體官微下刷量控評賬號”。目前共排查出159103個“刷量”用戶,對近期有組織“控評”的1389個用戶進行處置;還將繼續就“點讚”“控評”“助攻”“刷屏”“主攻”等相關群組進行排查處置,並對相關賬號予以重點打擊。

  “一方麵粉絲疲於奔命各種反黑控評,另一方面看似正面的刷屏行為卻在損害偶像的名聲。”已經退出各種“飯圈”的“小唯”發現,這種被稱為“控評”的粉絲日常操作,其實已經敗壞了普通網友對偶像的觀感。

  隨著“微網志打擊政務央媒官微下刷量控評賬號”今天登上熱搜,許多不熟悉“飯圈文化”的網民一頭霧水:啥叫“控評”?

  “控評”是“控制評論”的縮寫。今年21歲的“小唯”19歲時喜歡上一名年輕偶像:“當時高考不理想,家裏關係也不太好,需要精神支撐,追尋偶像確實給了一定慰藉。而加入粉絲團,更有一種集體歸屬感。”

  這樣的“歸屬感”,如今在“小唯”看來更像是一種“準軍事化管理”:“比如加入粉絲QQ群,成員必須改名,每個人名字前要加統一的標語,標語會隨著偶像近期工作重點的變化而變化。”

  整個粉絲團架構清晰,分設不同的“部門”,除了“宣發”“打投”之類直接與利益掛鉤的“部門”外,近年來各粉絲團紛紛新增“反黑”“控評”小組,此前趙麗穎粉絲團被大規模禁言時,就包括實名認證的“挂黑舉報站”。

  據介紹,所謂的“反黑”部門,要求成員每天定時在微網志等社交媒體和網路社區搜索明星的姓名,後來還要搜索明星姓名的拼音縮寫、主演影視劇角色姓名,甚至被網民起的外號和“黑稱”:“比如劉亦菲一般還要搜天線,趙麗穎要搜小麗,黃曉明要搜教主等等。”此外,其他粉絲也可以向“反黑”部門發送“黑”偶像的資訊。

  一旦發現被“黑”,就是“控評”部門出動的時候。“我沒什麼文字才華,也沒太多時間做數據,所以就加入控評部門。”“小唯”回憶,一旦“反黑”部門發現負面評論,就會把相關資訊發到群裏,“控評”人員就會蜂擁而上,在這些微網志下方刷偶像的正面評論,將負面聲音“淹沒”在粉絲們的刷屏之中。

  “一開始是由文案部門的人編輯文字,所有控評複製一樣的文字在微網志評論裏刷。後來這樣的方式容易被刪除遮罩,文案部門會提供好幾個版本,也會讓一些控評粉絲自行發揮。”“小唯”回憶,除了複製粘貼評論,他們還要為大粉選出的評論點讚:“點讚量高的評論排名就高,所以要把這些正面評論頂上去。”

  據介紹,一開始粉絲“控評”還是一件“不上臺面的事”,甚至連“控評”二字也被諧音成“空瓶”,但如今已成了粉絲團公開的“標配”。“原先控評主要針對一些負面評價,現在逐漸全網化。”“小唯”説,微網志上一些政務媒體關於文化娛樂的規定、媒體報道的文化娛樂新聞的評論裏,如今也成了“控評”的“主戰場”:“在粉絲團內部流傳的説法,是你不去佔據評論區,就會有別家的粉絲甚至是對家黑粉佔領。明明大家都知道這樣刷屏沒有意義,可是都在為一個假想敵而控評。”

  “控評剛出現時,大家覺得既可以降低黑粉熱度,又可以宣傳偶像作品,是一舉兩得的事,但很快大家也發現實際效果是各説各的,誰也不服誰。”“小唯”説,在粉絲心中,每個偶像都有個“假想敵”,飯圈術語叫“對家”,這些“對家”可能是人設形象與偶像重復、構成競爭的同質藝人;可能是曾經並肩的團體同事、如今成了人們對比的對象;也可能是要在影視劇、綜藝節目中爭排名、爭露臉時長的合作者。“既然誰也不服誰,第三方的看法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飯圈語境中,不崇拜追隨任何明星偶像的普通網民被稱為“路人”。“事實上根本沒有多少路人會關注粉黑之爭,所以控評除了原先的做法外,也要引入更多的路人。”“小唯”透露,後來粉絲團要求“控評部”成員每人都要掌握一定的數量的“小號”,這些“小號”日常不會發任何跟偶像相關的內容,但出現較嚴重的粉絲之間“互撕”後,這些“小號”就要以“路人”的姿態出面為偶像説話,這也成為“控評”的升級版。

  時間一久,這樣的“路人”很容易被人識破。“因為飯圈的話語體系、用詞習慣,不關心的路人根本不會這麼説。而且既然有粉絲偽裝成路人,自然也有黑粉這麼幹。”據介紹,這樣的情況在飯圈中屢見不鮮,這樣偽裝的“路人”則被稱為“批皮粉”,相對應的則是“披皮黑”。

  而玩到“高階”則是“控評部”選出部分人,養出活躍的“小號”,日常發佈的都是“對家”的內容以扮演成“對家”的粉絲,在雙方粉絲出現互撕爭鬥之時,這些“小號”則披掛上陣,故意説一些有違公德的話,讓“對家”偶像招致真正“路人”的反感。

  玩成“無間道”的追星之舉,自然也會招致“反黑部”的出動。“反黑部的人會從各個方面來查詢分析這些小號的資訊,甚至不惜人肉搜索以鎖定對方資訊。”“有一次一部電視劇因為雙方排名引起雙方不滿,結果在一則該劇報道下面雙方鬥法控評,有一個我們這邊的粉絲講了很多詛咒對方親戚的話,看起來在維護我們的偶像,但普通網民都覺得這是個腦殘粉,我們的反黑組查了所有控評粉絲的大小號,都沒有相關資訊,後來從對方註冊的用戶名出發,通過相同的註冊名檢索,才發現對方的真實身份是對家的粉絲。”

  這樣的“玩法”甚至還會“數重反轉”。“小唯”介紹,粉絲群內部曾交流過一個案例:有人看起來是偶像A的粉絲,在網上講很多難聽的話,結果偶然“手滑”露出蛛絲馬跡,被A的“反黑部”抓住其實是偶像B的粉絲。實際上這人真的是偶像A的粉絲,故意這樣“演”以損害偶像B的聲譽。

  “我追偶像的初衷,是獲得某種精神上的撫慰。”“小唯”後來反覆問自己:“如果追星追成了無間道,精神上的滿足和撫慰究竟何在?”

  答案是否定的。記者走訪了多位不參與任何粉絲團的普通網民,全部對“控評”表示反感。

  “之前看一位樂評人的微網志,評選一年的最佳現場。評論點開一看,全是粉絲控評的修羅場。”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控評”如龍捲風一般破壞了正常的網路討論環境。“所謂的黑不會對我有任何觸動,但這些小廣告一樣無處不在的控評,真的讓我反感這些明星。”

  “反黑無所不在,控評無所不在,網路世界只存在偶像和對家兩種生物嗎?”對歷史很有興趣的市民吳先生曾在微網志上發表了對某部號稱“高度還原”影視劇的評價,指出其中多處史實問題。“不知道從哪兒來了一批演員的粉絲,講的話沒有任何營養。我引用史書記載和同題材影視劇處理方式回擊,對方説先撩者賤。”吳先生對此十分氣憤:正常的評論,只要不給正面評價就是“無腦黑”?正常的角色人物對比,就是“拉一踩一”?“飯圈的規則憑什麼要求整個網路?”

  “飯圈有句話,一粉抵十黑。”“控評”三年,“小唯”也發現這樣的方式非但不能為偶像“吸粉”,反而招致了不少網民的極度反感,也讓自己錯過了許多正確利用網路的方式。“之前曾被要求去一位美學博主處控評,粉絲團內部説這位博主是某位85花粉絲,曾屢次批評我追的偶像。”然而“控評”幾次後,“小唯”發現對方講的美學知識很有道理,幾次批評也都在理,並且對方只是誇獎過那位“85花”在某一部劇中的造型“比較符合實際”,還曾多次批評該女明星影視作品“品質不高”,根本不是粉絲團內部所謂的“粉”或“黑”:“希望此次網路整治能讓更多的粉絲跳出原先的窠臼,發現除了整齊劃一的控評,還有很多有趣的觀點;是時候還網路清朗天空下斑斕的色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