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集

五种常见诗体的分类鉴赏(方法引领)

2021-10-25 19:20:58诗集古诗网首页
  五种诗体分类鉴赏 ——以诗歌的内容体裁分类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五种诗体分类鉴赏 ——以诗歌的内容体裁分类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 “荻花” “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 ” 、 、 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 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 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 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 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 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 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 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 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 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以动衬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 独明”;以小见大(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 ) 绘相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 ) 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 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 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 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 踪漂泊不定) ,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 )这是 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 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 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 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 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 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 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 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 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 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 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 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 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 媒。(李贺《南国十三首》 ”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 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 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 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 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 与东风”是自愿, “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 “嫁 与东风”虽“不用媒” ,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 则培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 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 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 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 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 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 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 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人登上京口北固 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 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 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臵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 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 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 君王卷土来。 ”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 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 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 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 ;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 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 ) 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 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 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 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 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 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 法也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 : 《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 “事”与“怀”结 合紧密、自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 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 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 乡遇故知” ,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 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 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 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 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 “江 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 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 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 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 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边塞诗征战诗的鉴赏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 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 ” 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 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 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 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 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 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 ”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 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 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 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 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 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 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 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作《闺怨》 ,有“怨” 必有“愁” 。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 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 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 上翠楼”之后, “忽见陌上杨柳色” ,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 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 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 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 ,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 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 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