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人

象征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2021-10-25 15:52:06诗集古诗网首页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 象征诗派没有统一的社团组织,也没有共同刊物作为阵地,而是以艺术审美观点的近似,共同汇成一股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潮流。

  王独清,男,1898年生,1940年辞世,陕西蒲城人。1913年考进三秦公学学习英文。16岁开始写笔记式杂文和政论文章。后被《泰镜日报》聘为总编辑。1915年离家到上海。他的作品以诗见长,技巧上受象征派影响,内容则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蕴藏着颓废哀伤气氛,少理性的深思。

  穆木天,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回国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就说过:“《谭诗》以论题的新颖和见解的精辟成为中国现代诗论史上的重要文献。由于这一论文以及作者当时的其他文字,穆木天也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冯乃超,革命活动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翻译作品常用笔名冯子韬。原籍广东省南海县盐步区秀水乡,今南海市盐步镇东秀乡高村。1901年10月12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华侨家庭。冯乃超就是这样一位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功成不居、埋头苦干的党的好干部。1975年,冯乃超调离中山大学,任北京图书馆顾问。1983年,在北京逝世。

  于赓虞,(1902—1963),新月派诗人之一,著名诗人、翻译家。名舜卿,字赓虞,以字行世。河南西平人。1923年6月,于赓虞与焦菊隐等人成立新文学社团,即北京文坛风云一时的“绿波社”。于赓虞是一个20世纪中期活跃于中国诗坛的很独特的诗人。

  邵洵美(1906—1968),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上海,出身官宦世家。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1923年初毕业于上海南洋路矿学校,同年东赴欧洲留学。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30年11月“国际笔会中国分会”成立,当选为理事,并任会计,1933年编辑《十日谈》杂志,并发表第一篇小说名为《贵族区》。

  石民(1901—1941),湖南邵阳人。字影清,诗人、翻译家、散文家、编辑。在石民不长的文学生涯中,最值一提的是他与废名、梁遇春一起走上文坛,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留下共同奋进的身影。三人的性格有些不同,各自的文体偏好也不同,却能走到一起,这真是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