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

粤读古诗文“春花秋月何时了” 字字血泪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粤语正音推广协会主席 招祥麒博士

2021-10-19 22:27:47诗集古诗网首页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937-978)素有“词圣”之誉,流传下来的作品,眼界大,感慨深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937-978)素有“词圣”之誉,流传下来的作品,眼界大,感慨深。其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血泪写成,值得推介。

  李煜,徐州(今属江苏)人,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916-961)的第六子,也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他继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国势衰落。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被俘往开封,封为违命侯,备受凌辱。最后被毒死。

  《虞美人》作於太平兴国三年(978),当时,李煜被囚禁在开封已经几年了。据说,七月七日那天,他抚今追昔,命以前的宫妓作乐,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流传到外面后,由於裏面有着怀念故国的情绪,触怒了宋太宗(赵光义,939-997),不久遭毒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首词脉络非常清晰。上片起首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作者以悲愤已极的口脗,质问老天。“春花秋月”,在这裏既指极美的自然景物,也是快乐与幸福的象征,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更隐含过去的幸福不可重现之意。它与“何时了”三字相连,道出帝王生活已一去不复返,再美的“春花秋月”也不过是残酷的折磨罢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句,承前而来,来一个物是人非的对比。“东风”意味着春天,加一个“又”字,表示经历被囚的日子甚久;在往日的春天,作为君王,曾有过多少美好时光。东风是永恒不变的,然而作者的国家却已破亡,“不堪回首”了。眼前依旧是月明之夜,可是一切都今非昔比了。

  下片接着上片的脉络而来。前两句“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得具体,从“往事”、“故国”,集中在“雕阑玉砌”和“朱颜”上,前者是以部分代整体,指皇宫;后者可以指宫女(从史实来看,确实有宫女随李煜一起,被押送到汴京),也可以指自己。作者推想,“雕阑玉砌”应该还在,可是,和“雕阑玉砌”相关的人,却已经是“朱颜改”了,这正体现出物是人非的深深怅惘之情。我们也许会问,作者与宫女被幽禁毕竟只有三年,三年的时光如何令到“朱颜改”呢?因无尽的屈辱而导致容颜憔悴,是不难想像的,更有学者推想,作者之意,可能心中是指“山河改”,但不敢直言而已。

  末二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前面的情感一齐归结,表现出浩蕩无边的愁怀,如大江东流一般,无穷无尽。以水喻愁,前人已有尝试,如唐代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的《竹枝词》中就有“水流无限似侬愁”的描写,但是,作者的这个比喻显然更加出色。中国的地形是西部高而东部低,江水浩蕩,向东奔流。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一个无休无止的存在。因此,用这样一种情形来比喻愁之无穷无尽、汹湧澎湃,一下子就能引发联想。同时,末二句一问一答,更容易打动读者。这个比喻能够引起天下后世普遍的共鸣,并不是偶然的。

  全词以明淨、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真情实感。全篇以问天始,以问己结,在自然流畅的抒情中,也有着严整的章法。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作家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李煜写的词,不尚雕饰,明丽如画的白描手法写成,不论是叙述事实、描写景物、刻画情态,都能曲尽其妙;特别在抒情方面,或事中有情,或景中有情,当情到深处,情景融合而昇华入於理境,由个人的感慨,而表出人世间的相同感慨,於是其情其理已非李煜个人自己,而由他个人自己担荷着千秋万世人类之苦。这正是王国维所指的“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读者多加体会,当自己偶有失意而生出愁、怨不快的情绪时,吟咏一下李煜的词,相对他的愁怨,自然获得稍宽稍解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