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古诗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文

美文美声|站台

2021-10-02 00:33:59诗集古诗网首页
  “美文大观园”专注刊发散文作品,兼顾随笔、评论等

  “美文大观园”专注刊发散文作品,兼顾随笔、评论等。公众号刊发的文章以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时代性见长,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以原创为主,转发为辅。

  孩子本该是带着人性和爱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可在迎接孩子的路上,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省城生活“久在樊笼里”,尤其是在女人生下孩子后。好比,今日之聚,我与琼遥相呼应也该有好几个月了,实现起来却总是这么难。其实我俩隔得也不远,从我家到她家开车过红谷隧道也就半小时路程。

  琼是在二胎全面放开前执意生下女儿的。在她怀孕不足4个月的时候,她的婆婆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两家(婆家与娘家)香港澳门游,游至香港,婆婆顺便安排琼去了趟医院做检查,也就顺带知晓了腹中胎儿的性别。候车回酒店,漫漫乌云笼罩下,婆婆的脸一如站台及站台两边的建筑,有了钢筋水泥的质地。琼突然觉得有些冷,她下意识地紧了紧手臂,摸了摸并不明显的肚子。

  

  旅程结束,列车停靠,万家灯火渐次而亮。婆婆独自离开,停留站台的人群被灯火压抑,变成团团黑影。匍匐的尘埃被夜风卷起,黑影随铁轨流向远处。生育本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爱一个人、想拥有和对方共同孩子的甜蜜行为呀,何至于因性别就有了对错?琼强烈体会到属于站台的虚无。

  月子是琼的母亲来照看的,婆婆只在生产时去过医院一次。月子后,琼的母亲不得不回老家继续履行自己身为祖母的义务。“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许是一个人带孩子太忙,发完海子的这几句诗,琼的朋友圈再无更新。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头是强烈渴望绵延香火的母亲,一头是艰难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妻子,当两者和解无望,除了保持沉默,琼的老公还能说些什么呢?尽管在心里,他有自己的判断:女性不是牺牲者,生或不生,什么时候生,生几个,视各自情况而定。若真有前提,也指向女性个体本身,讲究的是每个女人在这个问题上的逻辑自洽。沉默的他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事业渐入佳境,他在省城老年大学给母亲报了好几个兴趣班,愈发多次数地安排母亲外出旅游,后来,还在海南长租了一套公寓供母亲与志趣相投的女伴过冬;再请来钟点工和上门家教,将琼从疲于奔命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琼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力慢慢复苏,很快蓬勃,对自己另一半的爱也像不断涨潮的大海,越来越汹涌,她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能与他再生一个孩子,生一个像他一样美好的男孩子。

  对于全面放开二胎,琼是窃喜的,在她心里,这简直就是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

  琼开始期待,期待婆婆上门谈心,哪怕是一通暗示的电话呢!可是,没有。插花、烘焙、书法、古琴、摄影、旅行,婆婆的老年生活被诗情画意填充得满满的,除了不停给“宝贝孙女”(琼记不清婆婆是什么时候开始称女儿为宝贝的,转变自然妥帖,琼一点没有察觉)买礼物、叮嘱要好好学习外,似乎全然忘了“香火”这一茬。琼转而期待爱人,她多么希望他能聊聊单位上谁谁谁怀孕了、谁谁谁老年得子啦这些八卦呀,有了这样的铺垫,顺理成章,她就可以像怀春少女般再次搂住他的腰,轻轻咬着他的耳朵、脖子,抚摸他的腹部,跟他说出再要一个孩子的请求。琼坚信,他一定不会拒绝,可是,也没有。

  过于庞大的东西,尤其爱与期待,总令人心生不安。琼有了溺水般的感觉。特殊的一天,她烧了一桌子好菜,备了红酒、烛台,深情款款地把他迎进家门。两张脸在烛光的映照下,神色如火苗般斑驳,像极了琼百转千回的心路。几个月后,当琼再次面临多年前的那个难题时,她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很快联系了医院。“苦果不苦,它是生活的良药。”手术后的琼想到这句不知名电影里的台词,对着病床前的婆婆和爱人淡然一笑,踏实睡着了。

  “汽车奔向远方,告别还会再见。”上世纪末,芬分配到县城长途汽车站上班。在离县城近百公里远的乡政府工作的阿平与她站台相遇。时间与青春,短暂停顿了七秒,很快,爱情与他俩撞了个满怀。

  乡路难行,车况堪忧,阿平几乎每天往返车站。阿平在站台向芬求婚。嫁给阿平的前夜,芬一个人在站台上看了许久的月亮,仿佛被爱神眷顾的女神……

  阿平一个人常去小酒馆喝酒。喝了酒的阿平不再文质彬彬,像赌博输红了眼的暴戾之徒。酒醒后的阿平,跪倒在芬的身旁。那具乌青紫黑的身体蜷缩墙角,一言不发,仿佛冰封的枯木。

  清晨的站台,雨点轻敲车窗,去外地出差的我猛然看到芬小腹隆起的身影,喜悦的泪刷一下奔流而下。八年了,芬终于出了孕相。

  然而,回来再见,芬的大肚子,没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回避经过车站。有些人事远远搁着,或许是另一种长情。可坊间讨论这件事的热度并没有因为当事人的沉默而减少,何况彼时阿平刚刚提拔至县城某部门任职,传闻最多指向重男轻女、肚子被狠心“做掉”。

  芬的肚子慢慢又大了起来。我在心里祈祷,如果传闻是真,就请慈悲诸神赐一个健康的男孩给她。很快,芬的大肚子又一次不知所踪。大了,没了;又大了,又没了……三四年时间里,关于一个女人肚子的“闹剧”反复上演。昔日有着迷人微笑、苗条身姿、活泼性格的芬经历了使人忧伤的巨大变化:头发既短又枯,脸色浮肿昏黄,赘肉像人潮一般涌出身体,木然而沉重。

  几乎成了整个县城话柄的芬,终于,远走他乡。亲人、朋友、工作、梦想、爱恋、遗憾,那些与前半生浑然一体的东西,被芬活生生血淋淋地撕将下来。芬用一张不知去向的车票将撕下来的东西打包,统一埋葬。我猜想,那个夜晚,芬一定在站台踯躅了许久;而汽车鸣笛的那一刻,在她身后,月光碎了一地。

  地铁在关门警报响上几响后,驶向暗处的远方。名为“时光”的相机景深,仿佛一个笨拙巨人拉得很长很长。不久的一天,我竟然在南昌的地铁站台见到了芬。站台上的芬,目光澄澈,身形婀娜,重新扎回的活泼的马尾辫,晃动着一张未见风霜的精致脸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八一广场,我们并肩而立。光泽里的芬,仿佛好看的油画。原是那个关于肚子的悲剧是病,一种真实存在却又匪夷所思的疾病——假孕。阿平没有生育能力,芬从来都渴望做一个好母亲,那一个个大了又没了的肚子都是因爱之名投射在芬身体里的幻觉。

  一个穿公主裙的小女孩追着五彩缤纷的肥皂泡跶跶跑着,冷不丁,娇俏俏地在我与芬身旁摔了个小跟头。芬赶忙扶起,细声安慰,眉眼全是母性的柔情。

  “我拒绝婚姻,年前却跑到国外冻卵,怕将来的自己后悔。是不是不可理喻?”我没有接话,只是轻轻拍了拍芬的后背。

  后背传导属于阳光的微热,是恰如其分的一种温度。世间事,人所得的一切,本就是付出的一切代价本身。所谓人生种种,不过都是自己与自己协议,自己与自己和解。亲爱的女人,愿你付得起代价,之后,忍耐你的所得。

  做试管婴儿的艰辛我曾听杨姐细说过。生性豁达的杨姐,日子一直过得很自在,女儿上大学后,不是在小区溜狗,就是在茶馆消遣。某周末,杨姐正搓着麻将呢,手气奇好,她老公铁青着脸突然出现。一桌好牌不欢而散。大嗓门的杨姐回家就跟老公吵上了:“二胎,二胎,老娘今年四十四,都快绝经了,拿什么生?……”杨姐号啕大哭,小区里所有打开的窗户于心不忍,捂耳紧闭。

  没几天,杨姐把所有麻友的号码删了个一干二净,将狗也送了人,每天只开着那辆火红的奥迪A6往医院跑。杨姐知道事业有成的老公的死穴在哪里:“60后”的他,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计划生育只生一个的那会儿,为了前程,他会隐忍,何况体制内,独生子女家庭比比皆是,心里也能获得某种平衡。可偏偏在他们年纪最为尴尬的时候,二胎放开了,隐匿多年的渴望瞬间变成引力强大的黑洞。杨姐清楚,自己所有与之相关的抗议不过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磨人啊。补充激素、促进排卵、增强机能,先后做了三次人工授精,每次至少得打一个月的针。不知是年纪大了容易紊乱还是太紧张了导致焦虑,三次都没有成功,只好转试管。做试管的那段日子感觉自己就是一只“我为鱼肉”的老白鼠,一项项检查纷至沓来,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断冒出,打乱要孩子的节奏。心里急呀,又不敢彪,整个人脆弱得就象一片干树叶子,经受不起任何轻微打击和细小意外。好不容易各项指标正常,些许炎症也治愈了。从降调开始,每天早上去医院抽血、监测;每天打达菲林,肚子前所未有的涨;做阴道B超的疼痛还算是轻的,最难扛的是取卵;好不容易胚胎培植成功了,授胚过程又出意外,冻胚都解了两次……杨姐从不避祎自己生二胎的艰辛,当一切尘埃落定,这份艰辛仿佛成了她人生最有底气的谈资。尽管这份谈资,说到底,不过是依旧被钉在传宗接代观念上的被判决者的悲剧而已。

  “琴,我爱他。我现在满脑子就想为他生个男孩。这念头,疯长的野草一样,怎么除都除不尽,越长越茂盛。你知道的,与重男轻女无关”,几近失态的琼转而贫起嘴来,“我求医生不行吗?对,我求他。我敬他是活菩萨。”

  那个被期待的孩子真成了琼在这个世界上“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么?我突然有些难过。

  跨入医院大门的时候,琼的身子明显抖了一抖,我不停摩挲她的手心,好让一些东西晕开、散远。

  妇产科在7楼,有电梯直达,但琼坚持要乘扶梯上去。也许电梯逼仄、密封的空间会让琼不安吧,又或是她想通过扶梯的缓速给自己留点体面和从容?

  琼在诊室门口排队。我在公共椅子上坐着。一个黝黑的身着老旧衣物的农村男子被医生轰了出来,与男子一并轰出的还有他手里拎着的一壶油及一罐蜂蜜。装油的壶不亮,仔细看还有零星泥巴沾在上面,应该是二十斤从乡间榨坊榨出来的山茶油。男子不死心,拎着两样东西又腆着脸走进医生的办公室:“帮帮忙,帮帮忙,医生,我家所有的钱都花在做试管上了,麻烦你行好心,无论如何帮我放个男娃进去。”“说过多少次了,我们不包成活,不包男女,不包个数,别妨碍其他病人了。来,下一个!”

  病人鱼贯而入,男子站在一旁,赔着笑。男人蹲在诊室门口,既不想躲开也不能隐藏,众目烁烁下,不停探头向医生的办公室张望。他的额头沁着汗,仿佛正经历一场持久的烘烤、暴晒。半个多小时过去,男子叹一口气,走了。离开时,他迟疑了片刻,最后还是把那壶油和那罐蜂蜜放在了诊室门口。

  琼在窗口、科室之间不停穿梭。近三小时过去,浩大工程的前期总算完成了。琼依旧坚持乘扶梯离开。下一层,转一个弯;再下一层,再转一个弯;七层七个弯里,不断有人与我们同行,也不断有人与我们错肩。

  下至二楼,许是中间与一楼打通的缘故,视野变得很是开阔。扶梯缓慢,所有房间退守于巨大的“回”字形环廊之后,我们的影子正不断与一楼的无数影子重合。

  我有些恍惚,一楼中央的导诊台多像贾樟柯电影里那个熙熙攘攘的站台呀。过去离开的芬,今天这里的琼,那时使人们希望、欢欣、爱、生活的,都全部逝去了,站台只有一个虚空。

  孩子本该是带着人性和爱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可在迎接孩子的路上,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罗张琴,笔名七八子,江西吉水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在《中国作家》《上海文学》《散文》《美文》等刊发表作品,部分选入《21世纪散文年选》《中国随笔精选》《中国年度散文》《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民生散文选》等选本。出版有散文集《鄱湖生灵》等。

  美文大观园在此诚挚地向社会各界征稿。文章被采用后,将奉上稿酬,并联动江西省内媒体推广,择时集结出版。